记者:盛川芬 摄影:颜渌璐
11月17日晚上七点半,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来到威斯尼斯人2299cc国际(中国)官方网站进行讲座。讲座题为《互联网之势与大数据之美》,由我院副院长刘勇主持,人文楼A座负102观片室座无虚席。
数据显示,2015年1月至今,已有近50名“重量级”传统媒体人离职;近三年内,超过50家传统纸媒停刊或休刊。这些数据都说明了“传统媒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”。
但互联网带来了“死”的同时,也带来了“生”。传统媒体日渐势微的同时,新兴媒体公司正在加速崛起。“今日头条”仅用了四年时间,市场估值就达到了480亿人民币。据统计,近一年内,超过20个自媒体估值将会过亿,近50家新兴媒体公司估值将超10亿。
(图为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沈阳正在发言)
2013年以前是“微博时代”,2013年到2015年是“微信时代”,沈阳将2016年总结为“三多时代”。他自嘲说:“这个总结不是很好听,可能不会被太多人采用。”
那么“三多”是哪三多呢?他总结为:多平台到达、多渠道网络(MCN,即Multi-channel Networks)和多介质融合。
多平台到达使得基于多平台资源的网络溢价激活,沈阳用“追女生”这样一个通俗的案例做了解释:“我在读大学时,要追美女只要把美女身边的5、6个男生PK掉就行了。但是现在,一旦这个美女会网络化生存,那你要PK的男生就可能超过一万人。”
当下,微博是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。它有三大特点:一是年轻化;二是富媒体化,短视频量非常大;三是数据化,“它是目前能够拿到最好数据的平台”。
对于微信这个“超级APP”,沈阳的“清博”团队则将其分为了四个层次。第一个层次是点对点通讯,“在点对点通讯的热度没有下降的情况下,微信不会走向衰败”。第二个层次是朋友圈,它解构了我们的社会交换结构,沈阳开玩笑说:“以后要把领导加为好友,加班之后发朋友圈,说自己喜欢加班热爱工作。如果领导没注意的话,你还可以艾特他。”
朋友圈还是个虚构的拟态环境,“我们在朋友圈中都生活得很幸福,朋友圈里的美女也特别多。”第三个层次是微信群;第四个层次是“号”,“订阅号是一张移动的报纸,服务号是一个小型的信息服务系统,企业号是企业内部在线办公系统,应用号是一个轻型的应用。”
对于未来,沈阳做出了自己的判断:“未来,在短视频社交领域,一定会有一个超级APP。未来最重要的大数据技术,我个人认为,是视频内容的识别。”
(图为 威斯尼斯人2299cc国际官网师生正在认真听讲)
沈阳总结了中国互联网生态发展的三大模式,即边缘化模式、复制移植模式、中国特色模式,而后发现,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相似的。微博的模式最早是从Twitter移植过来的,而现在,微博已经具备了中国特色。
说起未来媒体发展,沈阳着重强调的无人机的潜力和作用:“未来的无人机会越做越小,并且会让人类第一次具备非常直接的、实时的、远程的直播能力。它会到达甚至超越记者的脚步极限,所以未来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会采用无人机来进行拍摄。”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,就是人工智能。“机器新闻正在进行智能演化,机器跟人的距离正在无限贴近。”沈阳打趣道:“手机跟我们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一米五,如果超过了,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手机掉了。”从PC时代,到移动互联时代,下一代将会是物联网时代,最后则会到达体联网时代。
在沈阳眼里:“大数据是性感的,也是美的。”大数据也是“清博”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,团队已做出了“清博舆情系统”和“清博指数”。他们还将大数据分为了四层:表一层是通用媒介大数据,即“搜索引擎能够搜到的”;表二层是垂直行业大数据,是“搜索引擎搜不到,但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”;里一层是企业机构内部私有数据;里二层是用户画像大数据。沈阳强调:“表里数据关联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。”
“互联网和水很像。水无定势,互联网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;水往低处流,告诉我们要关注草根,关注互联网的最大多数;水归大海,需要我们有主流价值观。”沈阳总结道:“未来互联网有两个大方向,一个是以大数据为主的智能互联网,另一个大方向是由VR(虚拟现实)、AR(增强现实)、CR(视网膜现实)所构建的MR(混合现实)。”在此基础上,对于未来的威斯尼斯人2299cc国际官网而言,科学和艺术同等重要。
责任编辑:姬贝贝